专注CNC数控车床设备研发制造
买机床找九游会国际娱乐,高精智能,让您更轻松!

全国咨询热线15006199027

九游会国际娱乐:枣庄高新区着力构建高能级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为高新技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 九游会国际娱乐

九游娱乐彩票平台:

  新闻办公室召开“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枣庄市薛城区科技局局长康建就枣庄市薛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康建说,2024年,薛城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科技服务实效为目标,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方式,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势头。辖区连续2年获评“全国科学技术创新百强区”并成功实现位次前移,2025年1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山东政务信息》刊发辖区相关做法信息《枣庄市薛城区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培强壮大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筑牢高新技术企业未来的发展根基。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值增速20.17%,高于全市1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同比提高9.8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7.12个百分点。全区共有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创新平台93个,其中包含省级以上平台8个。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较2023年提升61.6个百分点,达到82.6%。2024年,多乐新能源入围省科小提升工程名单。组织6家企业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熵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笃行(山东)医用材料有限公司获得创新创业大赛优胜企业,占全市获奖比例2/3,名次也是全市历年最高。

  二是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激发科学技术创新动力。加大研发归集指导,开展精准跟踪服务,持续强化政策宣讲和业务辅导。带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4年全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0.07亿元、增长30.78%。认真落实各级各类奖励优惠政策,以点带面,强化科学技术政策带动作用。2024年以来,协助32家企业申请“鲁科贷”2.16亿元,帮助16家企业申请省级小升高奖补160万元,为25家企业申请省级研发财政补助资金100.76万元,为6家企业争取科创贷贴息40.89万元,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深化拓展科学技术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开展“科技下午茶”活动9期,围绕石榴产业等全区重点工作,邀请企业负责人、高校专家开展座谈交流,梳理问题台账42条并逐条跟踪解决。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建设全省首家以石榴为主题的科技小院,成功迎接全省乡村振兴观摩会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观摩会,得到与会领导高度认可。服务低空经济动力谷等重点项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探讨建设低空经济研究院,加强与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枣庄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常态化双向对接,持续推动产学研转化落地。

  为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工作,一方面有关部门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加大了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了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对进入培育库的企业,有关部门联合区税务局、镇街、中介机构,进行精心业务指导,从知识产权申报、研发经费归集、申报资料编写等每个方面全方位帮企业,近两年有关部门的高企申报通过率已达到90%,大大超过全省高企申报通过率(全省约70%)。另一方面,为做好高企培育梯次计划,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梯次培育计划》。辖区入库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由2020年的40家上升到2024年的130多家。在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的同时,有关部门逐步加强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的管理和监督,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科技攻关等方面对公司进行指导和规范,切实提高了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辖区优势行业和重点产业领域,整合区内研发技术平台资源,鼓励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技术机构,推动高新技术公司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继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创新劵等支持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保姆式”服务企业创新活动,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促进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全区重点、骨干企业,以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为抓手,大力实行科学技术人才合作计划,鼓励企业深化与复旦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共建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产学研密切合作中努力创造条件,储备一批高质量人才队伍,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发布会上,枣庄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刘波就枣庄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刘波说,近年来,枣庄高新区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任务目标,持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着力构建高能级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24年,辖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42%、高全市平均17.0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4.19%,占比提高幅度16.41个百分点、高全市平均13.65个百分点。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培育科学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聚焦“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公司培育体系,按照前期政策宣讲、中期深度调研、后期针对指导,以及全程建档跟踪的工作思路,带领企业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性,找准能力提升切入点,从知识产权、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管理制度等每个方面提前谋划落实,全方面开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跟踪辅导和服务,不断推进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2024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7家,新认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全区国家高新技术公司数突破120家。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产业创新升级。2024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支持资金1455万元,其中省级科技项目4个、支持资金1310万元。其中: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研发与示范”项目,获得省科技资金支持970万元;山东精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创新平台)“汽车T-Box用超低温圆柱型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科技资金支持190万元;枣庄健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承担的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热稳定蛋液加工关键技术与新功能鸡蛋蛋白质产品创制产业化示范”项目、山东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新一代功能型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剂的开发及临床转化”项目分别获得省科技资金100万元、50万元。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专项、市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科技资金145万元。

  构建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强化科创平台培育力度和运行管理,将“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充分融合,持续夯实平台基础。2024年,制定出台《枣庄高新区企业研发创新中心管理办法》,43家企业获批备案,新增市级创新平台15家,省级创新平台2家。截至目前,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市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135家,规上制造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促成锂电共同体与天津大学进行人才合作签约;国元新材料入选山东省博士创新站建设试点;精工电子、威智百科等企业依托省市创新平台,突破储能电池、靶向肿瘤药物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其中,精工电子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研究所联合攻关的高性能固态锂电池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功获评中国特色锂电产业园区十强、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荣誉称号。

  搭建科技金融“桥梁”,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融通发展和良性循环,合力推进有关措施落地落实落细,着力宣传省、市科技金融相关政策。深入企业现场指导,针对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打通企业融资堵点难点。近两年,全区备案科技成果转化贷款2.1亿元,获得省、市级贴息补助183万元,惠及科技企业40余家,减轻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破解了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困境。

  集聚科学技术创新高端人才,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国家级重点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高层次人才工程,组建并引进高端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举办科技人才进园区暨锂电产才论坛,助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人才流通渠道。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2人、省级人才8人、市级人才6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累计办理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工作许可25人。

  下一步,枣庄高新区将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激活科学技术创新主引擎,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大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力度,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技术供需对接,搭建专业化科创平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发布会上,山东越成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中国就山东越成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为推进科学技术创新采取的措施回答记者提问。

  张中国说,山东越成制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端气压盘式制动器和关键零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手段、以科技作支撑,聚合新质生产力,现成为首家为欧洲高端车桥批量配套气压盘式制动器的企业,是唯一能够覆盖所有全系列商用车型的专业公司,是国内首家通过北美第三方国际标准测试的企业,也是国内完全实现制动器核心零部件锻造、冷挤压、热处理、数控加工、装配检测等自主生产的专业化工厂。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62%;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5%,是2022年的3.7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率达55.3%。公司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科技创新:

  公司持续前瞻研发制动器前沿技术,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端气压盘式制动器和关键零部件,先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6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3项,攻克了多项商用车制动系统核心关键技术,获发明专利21项。先后完成了全球首家高端铝合金商用车制动器、全球首家智能云制动器及国内首家隐形支架卡钳等技术研发;自主研发了安全稳定耐久的刹车间隙自调机构,攻克了盘式制动器核心技术,解决了困扰行业内制动拖磨、抱死、制动衰退等技术难题,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行业空白。公司拥有60多项国内外专利,主要产品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金砖国家大赛优秀奖、国家安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与吉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机械研发院等高校院深化产学研发合作,利用院校科研优势,深入人才引进及技术合作:与吉林大学进行商用车EBS系统研发;与齐鲁工业大学完成车辆制动系统技术研发。灵活运用“柔性引才”“共享引才”等方式,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联合引才或人才互聘,最大限度集聚人才资源,先后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2名,海外专家1名,省级人才4名,培养起自主专业商用车制动技术研发核心团队。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商用车盘式制动器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每年研发投入占比8%以上。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同步构建起多元化创新平台,其中,与齐鲁工业大学共建了制动技术研究院,建设了行业首家盘式制动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制动器综合检测中心,具备制动器惯量、扭转疲劳、密封性、盐雾、耐久性、高低温、震动、拖滞力等国际标准检测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科技创新发展,公司主营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获得了国内外客户广泛认可,批量配套一汽、北奔、福田以及各类高端挂车桥客户,批量应用于欧洲、北美、南美、俄罗斯等高端车桥客户,稳定的质量保障、快速的用户响应、诚实可靠的企业品质,为越成品牌打造了良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紧密供应商和长期的合作伙伴。

  下一步,越成制动将坚定科技创新,持续引进和培育商用车专业技术团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高端制动器专业工厂,向“做国际化、专业化制动器常青企业”宏伟目标,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全市经济高水平发展贡献“越成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产品

相关文章